絞盡腦汁擠出創作靈感,這就是構思,是所有作業的開始。一般人首先應該要思考自己要創作什麼樣的作品,從試著補捉作品的印象開始。
對自己想創作的作品是否有一個概略的印象,這是一個能否順利製作的關鍵。有時間的人可以漫無計畫的邊做邊想,可是這麼一來不但無法展握時間,能不能真的完成也頗讓人懷疑。
想要有一個創作上的構想,必須要有一個作品的印象。這個印象不是一種詞語,是一種影像。
一、構思
從用途想 聚焦在為何創作○○的目的上
從社會層面想 以社會事件為線索找尋靈感,多看新聞蒐集相關資訊
從生活週遭 從生活去體驗不同新事物
從科學知識 從種種科學知識中尋找靈感
確定主題之後比較容易想點子,視不同的情形產生不同的構思。
二、設定對象
設計必須要有對象,就是說要以這個對象為目標來製作出作品來傳達訊息或語意。如果沒有木標,設計就不會存在。為此,確實進行選定對象、加以分析等等之步驟是非常重要的。
1.繪本具有哪些讀者 ?
年齡:0~3歲 性別:男、女
4~6歲
小學低年級
小學中年級
2.適合.在什麼的場合下閱讀?
閱讀的場所:室內、戶外
3.自己閱讀還是別人來讀?
閱讀的人數:單人、親子、團體
三、發展情節
幾種情節的發展形式
直現進行型 A(主角)依照時間順序連續發生的事 冒險/事件
並列型 追蹤A與B各自的情況 登場人物眾多的故事
地圖型 將複數事物面面俱到的一次呈現在同一個畫面上 像圖鑑之類的
波浪型 一波波強弱高低的事件連續發展 故事(事件)
倒敘型 起初先提出結論,再說明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故事、科學書
基本型
起承轉合
起 引導部分、整個故事的入口
承 接續「起」、概略、日常的發展
轉 事件、越演越烈、高潮
合 結局、結論、餘韻、添加印象
本章學習目標:
認識繪本的創作形式,多涉獵相關繪本,
了解故事的架構與發展的行式,作為往後創作的參考依據。
(參考資料:繪本設計)